这是一种缓慢而富有仪式感的旅行方式。
伴随着火车“况且况且”的节奏,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都市渐渐变为开阔的田野和墨绿的丛林。
夜里,乘务员熟练地将座位变成卧铺,她躺在微微摇晃的床上,听着铁轨的催眠曲,一夜好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时,火车缓缓驶入清迈站。
与曼谷的湿热不同,清迈的空气清新而微凉,带着草木的芬芳。
这座被誉为“泰北玫瑰”的城市,节奏明显慢了下来。
古城墙的断壁残垣环绕着方正的老城,红色的双条车不紧不慢地穿梭在狭窄的巷弄里,随处可见的寺庙和咖啡馆,都透着一股慵懒而宁静的气质。
她预订的旅舍位于老城内,是一栋传统的兰纳式木屋,有一个种满热带植物的小院子。
院子中央的摇椅上,坐着一个穿着T恤短裤的男生,正低头看着手机,身旁放着一个和她同款的登山包。
“你好,也是中国人?”
男生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她背包上的小国旗挂饰,笑着问道。
他的笑容很阳光,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是啊,你好。”
林晓月有些意外,这是她出国后第一次在旅舍遇到同胞。
“我叫李明,来自成都。
你呢?”
“林晓月,北京的。”
简单的对话,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李明比她早到几天,是个经验丰富的背包客,己经走过了大半个东南亚。
他热情地向林晓月介绍了清迈的各种玩法,从哪个寺庙最值得看,到哪家店的芒果糯米饭最好吃,都如数家珍。
“你来得正是时候,”李明神秘地眨了眨眼,“再过两天,就是清迈最盛大的节日——水灯节和天灯节了。”
林晓月心中一喜。
她正是为了这个传说中的“万人天灯”而来。
出发前,她在网上看到过照片,成千上万盏写着心愿的孔明灯,在同一时刻升上夜空,那景象如梦似幻,震撼人心。
她特意查了日期,2025年的Yi Peng Festival(兰纳天灯节)就在11月5日和6日。
接下来的两天,林晓月在李明的“导游”下,开始探索这座古城。
他们一起租了辆摩托车,这是在清迈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林晓月坐在后座,抱着李明的腰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就被穿行在古城小巷中的自由感觉所取代。
他们去了契迪龙寺,看那座在地震中损毁的巨大佛塔,感受岁月留下的沧桑;他们爬上了素贴山,在双龙寺俯瞰整个清迈城,金色的伞盖在阳光下熠셔生辉,风中传来清脆的铃铛声;他们还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当地人推荐的“凤飞飞猪脚饭”,味道好得让她连吃了两大碗。
李明是个很有趣的旅伴。
他健谈,幽默,知道很多旅途中的奇闻异事。
他会告诉她如何在尼泊尔徒步时跟向导砍价,也会分享他在印度喝了不干净的水拉肚子的糗事。
和李明在一起,林晓月感觉很放松,旅途中的孤独感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她发现,自己也变得比以前更爱说话,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你为什么出来旅行?”
一天晚上,他们在塔佩门前的广场上喂鸽子时,林晓月问李明。
李明把手里的玉米粒撒向空中,引来一片鸽子扑腾。
他看着远方,说:“我以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996是常态。
有一天加班到凌晨三点,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我突然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用健康换钱,再用钱去治病?
第二天,我就辞职了。
我想趁着还年轻,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
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林晓月。
原来,他们都是从循规蹈矩的生活中“逃”出来的人。
天灯节的夜晚终于来临。
主会场在郊区,需要提前买票。
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人从西面八方涌向那片开阔的草地。
林晓月和李明随着人潮,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草地上己经坐满了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同样的期待和虔诚。
夜幕降临,主持人用泰语和英语引导着大家进行冥想和祈福。
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声和虫鸣。
当主持人宣布可以放飞天灯时,整个草地瞬间沸腾了。
李明熟练地撑开天灯的纸罩,林晓月则用打火机点燃了下面的蜡块。
火焰舔舐着蜡块,热气慢慢充满了纸罩。
天灯在手中微微挣扎,仿佛有了生命,迫不及待地想要挣脱束缚。
“许个愿吧。”
李明说。
林晓月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她没有许愿暴富,也没有许愿找到如意郎君。
她在心里默默地说:希望我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希望我的家人平安健康。
“放手吧!”
她和李明同时松开了手。
天灯晃了一下,然后稳稳地,缓缓地升向夜空。
与此同时,他们周围,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盏天灯,也正载着人们的心愿,汇成一条璀璨的光河,涌向墨色的天幕。
林晓月仰着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那光河缓缓流动,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她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她想起了在北京的父母,想起了远方的张小芳。
她拿出手机,拍下这壮观的一幕,发给了他们,并附上了一句话:“看,我把我的心愿放飞了。”
眼泪不知不觉地滑落,但这次,不是因为孤独或迷茫,而是因为感动和希望。
她感觉自己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压力、困惑、不安,都随着那盏天灯,一同升空,消散在无垠的夜色里。
“很美,对吧?”
李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嗯,美得不真实。”
林晓月擦了擦眼泪,笑着说。
回程的路上,双条车里挤满了意犹未尽的游客。
林晓月靠在窗边,看着窗外一盏盏从古城各处升起的天灯,心里一片宁静。
在清迈的这几天,她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共鸣和释放。
这个节日,像一场温柔的洗礼,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离开清迈的前一天,李明要继续北上,去往更边境的小城拜县。
而林晓月,则要飞往下一个国度——越南。
他们在旅舍门口告别。
“晓月,一个人在路上,多加小心。
保持联系。”
李明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你也是。
谢谢你,李明。
和你一起旅行很开心。”
“哈哈,我也是。
说不定我们后面在哪又遇上了呢。
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看着李明背着包,潇洒地跳上一辆双条车,挥手远去,林晓月心里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坦然。
她知道,旅途中的相遇和别离都是常态。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
但他们留下的温暖和记忆,会成为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她在日记本上,贴上了一张天灯节的照片。
照片上,漫天灯火,璀璨如星。
她在旁边写道:“在清迈,我放飞了天灯,也放飞了过去的自己。
原来,宁静不一定在远方,它就在心里。
当内心澄澈时,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安宁。
越南,会是什么样子呢?”
带着这份宁静与期待,她整理好行囊,踏上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