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降临日 玖日故事 2025-04-02 16:41:2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前言:这是我的记录,关于那改变一切的二十六小时。它不是战争,

却胜过任何战争的冲击;它不是对话,其沉默却震耳欲聋。那悬浮于天际的巨物,

如同一面冰冷的宇宙之镜,悬于全人类头顶,映照出我们的惶恐、分歧、渺小,

以及在极致压迫下,悄然萌发的自省。所有时间、地点、人物、感受,均来自我的亲身经历。

我将尽可能还原每一个细节。

阴影日期:新历50年12月26日时间:东亚联邦标准时间下午4点02分地点:星港市,

外滩天际线,旋景餐厅我刚结束对星港市“智慧云脑”首席架构师的专访,

他关于“全域神经链接”的宏伟蓝图还在我脑中盘旋。窗外,

这座拥有五千万人口的超级都市正沐浴在冬日的暮色中,空中悬浮车流如光带穿梭,

巨大的全息广告牌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然后,光被吞噬了。不是夜晚的降临,

而是一种物质性的、粘稠的黑暗,从东海方向的海平面迅速蔓延过来。

它像一块无限大的黑色天鹅绒,以违背物理规律的速度,覆盖了天空、建筑和江面。

旋景餐厅的能源并未中断,但我们的人工光芒在这片纯粹的黑暗前,显得如此微弱和可笑。

“那是什么?!天怎么黑了!”有人失声尖叫。我扑到落地窗前。远方,

作为城市地标的“通天塔”,其通体流转的光晕正从底部开始,被那黑暗无声地抹去。

不是断电的熄灭,是彻底的、连光都不再反射的“消失”。职业本能让我瞬间清醒。

我抓起随身的高精度记录仪——这玩意儿曾陪我钻过战争废墟,闯过辐射区,此刻,

它对向了这片吞噬一切的未知。镜头拉近,太平洋上空,

一个巨大的、橄榄核状的黑色物体静静悬浮。它表面光滑得令人窒息,

没有任何可见的推进器、接口或舷窗,只有一种吸收一切光线的、绝对的暗。寂静。

比任何轰鸣都更震耳欲聋的寂静。个人终端开始疯狂震动,

送爆炸式增长:#天外默客#、#全球惊变#、#星港阴影#……母亲的通讯请求跳了出来,

我强压着心悸挂断,快速回复了一条语音:“妈,我没事,在星港市采访,信号可能不稳定,

晚点联系你。”几乎是同时,我供职的“寰球讯息”总部发来加密指令:“林晓宇记者,

全球联合共同体已启动‘视界’协议,你被征调至东海前沿观测站。立刻出发。记住,

你记录的是历史。”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越野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我面前。司机降下车窗,

亮出一个带有GUA徽章的银色铭牌,语气简洁:“林记者,我是联络员,

负责送你去磁轨枢纽。时间紧迫。

间:降临后3小时地点:前往东海观测站的磁悬浮专列上专列以接近600公里的时速疾驰,

窗外的景物模糊成一片流动的色块。车厢里除了我,

还有几位被紧急征调的专家——两位身穿白色研究服的科学官,

一位戴着智能眼镜的行为分析学家,以及一位肩章显示为“联邦快速反应部队”的校官。

气氛凝重,无人交谈。我打开随身的全息终端,接***合新闻网络。屏幕上,

各区域首席执政官的紧急讲话正在循环播放。北美同盟首席执政官站在议会大厦前,

表情严肃:“……我们正在调动一切资源监测事态,呼吁公民保持冷静,

相信我们的科学与防御体系。

”欧罗巴合众国议长在斯特拉斯堡宣布:“已与全球联合共同体及各伙伴建立最高级别通讯,

我们将共同应对此次未知事件。”东亚联邦首席执政官的声音通过官方频道传出,

沉稳有力:“联邦已启动最高应急机制,我们将秉持理性、克制与科学的原则,

与国际社会协同行动。请全体公民维持正常秩序,不信谣,不传谣。

”我切换到观测站的内部通讯链路,耳机里传来一个熟悉而疲惫的声音——是欧阳靖山院士,

东亚联邦科学院资深顾问,我此次报道需要重点跟进的对象。“……重复检测,

未发现任何形式的主动信号发射。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通量……所有频段,一片死寂。

同样,未探测到能量护盾或任何可被理解的武器系统迹象。”欧阳院士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

“它的存在本身,就在挑战我们的认知。根据‘深空之眼’的初步估算,

其质量堪比一座山脉,但它悬停时引发的引力场扰动,却微乎其微。

这……不符合我们已知的任何物理模型。”“欧阳院士,您认为它可能是什么?

”一个带着口音的专家问。“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任何定论都是草率的。”欧阳院士回答,

“但可以肯定,它非自然造物,也非人类科技所能企及。”车厢里,那位联邦校官突然开口,

声音低沉:“如果它怀有敌意,以这种体积和展现出的物理特性,

我们现有的任何防御手段都形同虚设。”行为分析学家推了推眼镜,

轻声道:“目前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的恐慌。我的团队监测到,

全球范围内的群体焦虑指数正在飙升。多地出现物资抢购,部分边境通道出现拥堵,

一些极端教派开始活跃,散播末日言论。信息的真空,正在被恐惧填满。”我望向窗外。

夕阳的余晖早已被那黑色巨物的阴影彻底吞噬,天空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暗紫色。

这片我生长的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历经无数天灾人祸,

却首次被一个如此直观、如此巨大的“他者”如此近距离地凝视。这种凝视,不带任何情感,

比明确的敌意更令人心底发寒。它像一个超然的考官,将人类文明置于无形的考卷上,

却吝于给出任何题目。专列驶入一条穿山隧道,车厢内灯光明亮。我闭上眼睛,

母亲担忧的面容再次浮现。我尝试发送信息,终端却显示“信号被管制”。

联络员适时解释道:“为确保前沿通讯畅通与安全,公共网络在管制区内暂时受限。

”时间:降临后24小时地点:东海群岛,

联合观测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位于一个高度戒备的沿海设施内,正对那片阴影笼罩的海域。

空气中混合着消毒剂、海风的咸涩以及精密设备高速运转产生的微焦气息。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分割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监测画面,而核心,

永远是那个沉默的黑色椭圆。我见到了各国区域的代表与专家团。军人们面色凝重,

在虚拟沙盘上不断进行着推演。科学家们,尤其是物理学家,

面对那些平坦到令人绝望的数据曲线,一筹莫展。欧阳院士经过短暂休整后回到指挥大厅。

他年约六旬,衣着依旧整洁,但眼里的血丝透露着他的疲惫。“林记者,”他看见我,

微微颔首,“情况如你所见,我们在试图解读一本无字天书。”“院士,

您认为这种极致的沉默,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我开启记录仪。“可能性很多。观察,

评估,或者……”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屏幕上的黑暗,“我们的文明层次,

尚未达到与它们进行‘对话’的阈值。如同飞鸟无法理解深海鱼类的语言,维度之差,

或许超越了沟通本身。”此时,全球联合共同体安全理事会的紧急辩论片段,

通过加密频道断续传来。“……必须展示我们的力量!哪怕是象征性的警告射击!

”“绝对不可!这等同于将全人类的命运作为赌注!我们需要的是沟通,不是挑衅!

”东亚联邦代表的声音清晰而冷静:“理事阁下,我方重申,在对方意图未明前,

任何单方面的挑衅行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应寻求一切非敌对接触途径,

同时为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在此刻,人类内部的团结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人类的争执、谋算与恐惧,在那绝对的、非人的静默面前,显得如此喧闹而渺小。

那艘飞船,悬停二十四小时,纹丝不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尖锐的提问。夜晚,

它吞噬星光,让东海沿岸陷入史无前例的黑暗,只有人类据点零星的灯火,

如同在洪荒巨兽脚下颤抖的、倔强的萤火虫。我站在观测平台的寒风中,裹紧了外套。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