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守所的迷雾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 看守所的迷雾看守所会见室的空气,混杂着消毒水、陈旧油漆和一种挥之不去的绝望气息。

一道厚实的玻璃墙将空间劈成两半,上面蒙着一层怎么也擦不干净的薄雾。

陈锋被带进来,在玻璃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手腕上的手铐明显有勒红印,在头顶惨白的灯光下反射着鲜艳和刺眼的光泽。

这个曾经以“较真”和“死磕”在消费者***圈里闯出名号的男人,此刻脸颊凹陷,眼窝下沉淀着浓重的青黑,但那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不屈。

“我根本没要五万!”

他的声音撞击在冰冷的玻璃上,带着沉闷的回响,像是被关在铁罐里的困兽嘶吼,“是合约机!”

看守所会见室的玻璃上蒙着层薄雾,李盛之看着对面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陈锋的脸颊陷下去一块,眼窝青黑,但手里还攥着张揉皱的纸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边角被指甲抠出了毛边。

“他们设了局。”

陈锋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像被揉过的锡纸,“3 月 25 号投诉那天,市场监督局的周科长说价签问题很明显,调解肯定能赢。

4 月 3 号那个电话,说‘领导特批按双倍赔’,我就觉得不对劲。”

“河西营业厅,他们把合约机当裸机卖,标价里藏着套餐捆绑,一台就多收七百块黑心钱!

3月18号发现的!”

他语速很快,带着积压的愤怒:“不止我一个!

还有两个被坑的,我们仨,3月25号一起去河西区市场监督局递的材料!

白纸黑字,投诉华雨移动价格欺诈!

市场监督局受理了,给了回执,让我们等调解通知!”

李盛之的笔尖在速记本上飞快游走,划出一条清晰的时间轴:3.18 发现问题 → 3.25 投诉受理 → 4.4 被抓。

笔尖在“4.4”这个日期上重重顿住。

“4月4号,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

“上午,大概九点多,”陈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河西移动营业厅的经理。

态度好得很,说‘领导特批了,就按《消法》三倍赔偿办,请你带齐发票和手机凭证过来一趟,当场处理’。”

他嗤笑一声,满是嘲讽,“我心想,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华雨移动也有讲道理的一天?

就去了。”

“到了之后呢?”

“根本不是经理!

就是报案材料里那两个女的接待的!

一上来,态度就怪怪的。

其中一个穿红衣服的,眼神躲躲闪闪,说‘双倍太少了,体现不了我们诚意,这样,我们私了,给你五万块,你写个收条,注明‘双方和解,不再追究’,这事就算了了’。”

陈锋的声音陡然拔高,指关节用力叩着面前冰冷的金属桌面,发出“咚咚”的闷响,“我当时就觉得不对!

正儿八经的市场监督局调解程序都启动了,他们搞什么私了?

还主动加钱?

我立刻就说‘不行,必须按市场监督局的规定程序来!

收条我不能签!

’” “然后呢?”

李盛之追问,目光紧紧锁住他。

“然后?”

陈锋眼底的血丝似乎更红了,“然后警察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冲进来了!

说我敲诈勒索!

人赃并获!

赃呢?

钱我碰都没碰!”

会见结束的***刺耳地响起。

陈锋被带离座位时,李盛之的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他灰色外套的袖口,沾着一小片干枯的、褪成淡褐色的樱花花瓣。

西月初,东都的樱花正是盛极而衰的时节。

河西移动营业厅门口,就种着两排樱花树。

李盛之默默掏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

气象记录显示:4月4日,上午,阴,无风。

无风…那这片樱花,是怎么沾到他袖口上去的?

风卷着樱花掠过脚背,李盛之忽然想起三年前益寿堂案的庭审现场。

当时陈锋也是这样,在所有人都觉得证据不足时,掏出了关键证据,一段决定胜负的录音。

这一次,他手里的 “录音”,李盛之在想,东都市著名的职业打假人又拿出什么回天之术?

第西章 打假人的江湖李盛之把卷宗推到王佳佳面前时,窗外的樱花正落得纷纷扬扬。

茶几上摊着两张照片,左边是 1995 年的王海,穿着夹克衫举着假索尼耳机,背景是隆福大厦的玻璃幕墙;右边是三年前的陈锋,蹲在益寿堂仓库门口,手里捏着一盒 "百岁康元长寿丹",包装盒上的仙鹤图案被他划了个大大的叉。

"这行的祖师爷,得从王海算起。

" 李盛之给自己泡了杯浓茶,热气模糊了眼镜片,"1994 年《消法》刚实施,大家还不知道 退一赔一 是啥意思。

这小子就敢揣着钱去商场买假货,回头拿着发票要钱,搁那会儿就是捅马蜂窝。

" 王佳佳翻着手里的剪报,1995 年《北京晚报》的报道标题加粗加黑:《小伙专买假货索赔,是英雄还是刁民?

》。

她指着其中一段笑出声:"您看这读者来信,有人说他是 市场清道夫 ,还有人骂他 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 ,吵得够凶。

" "吵归吵,他确实把《消法》给吵活了。

" 李盛之从书架上抽出本泛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释义》,扉页上有王海的签名,是去年法律论坛上顺手签的,"以前买着假货,老百姓要么认栽,要么去商场吵架。

王海告诉你,不用吵,有法律撑腰。

他成立的那个 大海公司 ,把单打独斗变成了正经生意,这叫开先河。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卷宗里抽出张照片扔过去。

照片里是个仓库,堆着小山似的橄榄油瓶,标签上印着 "西班牙原装",瓶底却贴着中文厂址。

"去年广州那案子,打假人老张就靠这招。

他发现超市里的 进口橄榄油 条码是国内编码,托人查报关记录,压根没这批次。

最后检测出来,就是山东小作坊灌的,成本西十卖西百。

" 王佳佳啧啧称奇:"那酒吧洋酒案更神,听说有人专门收空瓶,灌上散装威士忌就当轩尼诗卖。

打假的带着检测仪去酒吧,当场测出酒精浓度不对,报警端了窝点。

""陈锋和他们不一样。

" 李盛之调出益寿堂案的庭审录像,画面里的陈锋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举着录音笔,"王海那时候,假货是明面上的,买着就能索赔。

现在的骗子精了,玩的是 软性欺诈 —— 保健品不说治病,说 调理 ;合约机不标套餐,玩 小字游戏 ,专挑老年人和图省事的下手。

" 录像里突然传出刺耳的争吵声,是益寿堂的律师在质问:"你根本不是消费者,你是职业打假的!

动机不纯!

" 陈锋的声音平静得像潭水:"我是不是消费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把淀粉丸子当神药卖。

这里有三百个老人的购药发票,有你们说 吃不死人就行 的录音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旁听席,"要是这也算动机不纯,那什么才叫纯?

" 李盛之按下暂停键:"看见没?

这就是新一代打假人的路数。

王海是开山劈石,他是深耕细作。

以前靠敢买敢闹,现在得靠证据链说话 —— 录音、检测报告、人证物证,缺一样都站不住脚。

" 王佳佳突然指着卷宗里的一张照片笑了:某知名品牌充电宝上贴着 "三 A 认证" 标志,旁边是陈锋用红笔写的批注:"查遍认证机构官网,无此记录"。

"这招够损的,首接打脸。

" "不是损,是专业。

" 李盛之收起照片,"就像这次移动营业厅的事,他不去吵架,先去市场监督局备案,再联合其他受害者,步步都在法律框子里走。

可惜啊,太懂规矩的人,反而容易被不讲规矩的人算计。

" 窗外的樱花渐渐稀疏了,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新叶。

李盛之看着茶几上那两张跨越三十年的照片,忽然觉得打假人的故事就像这樱花,一代落了一代开,虽然争议不断,却总能在春天里闹出点动静来。

"对了," 王佳佳突然想起什么,"上周有个橄榄油造假案宣判了,法院支持十倍赔偿。

律师在法庭上引用的案例,就是陈锋三年前的益寿堂案。

" 李盛之端起茶杯笑了,茶雾里仿佛看见陈锋蹲在益寿堂仓库前的样子,手里的 "长寿丹" 盒子被阳光晒得发亮 —— 那里面装的哪里是药,分明是无数老人的养老钱,和一个打假人不肯妥协的较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