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送那位怀抱算法圣经、眼神烁烁放光仿佛下一刻就要用代码为她现场编写一个男朋友的王先生离开后,东方倩对着电脑屏幕上王先生留下的那份厚达五十页、标题为《基于多维度加权评估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理想配偶匹配模型V3.2(绝密)》的PDF文件,发了好一会儿呆。
她捻着手里刚从绿萝上薅下来的、边缘微微发黄的小叶子,心里默念:第三片,代表……今天会破财?
还是代表会遇到第三个奇葩?
这兆头可不怎么吉利。
PDF的摘要部分就用加粗字体宣告了其专业性:“本模型旨在通过量化分析超逾两百个核心维度指标(涵盖生理适配度、智力兼容性、情绪稳定性、价值观向量、兴趣爱好聚类、未来发展轨迹预测及社会资源协同效应等),结合最新神经网络训练与贝叶斯概率优化,剔除人类感性认知偏差,实现高效、精准、科学化的最优配偶筛选与匹配……”东方倩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比昨天面对李娇娇的“镶钻证明”和张妈妈的“生子大纲”时还要剧烈。
这位王先生,名叫王算盘——当然,这是东方倩在心里给他起的绰号,真人名叫王哲,某知名科技公司的算法架构师——进门前五分钟,他几乎没正眼看东方倩,全部精力都用在用消毒湿巾擦拭椅子扶手、桌面,以及调整平板电脑的角度上了。
他穿着一身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浅蓝色衬衫,纽扣扣到最上面一颗,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看人时总带着一种审视和计算的味道,仿佛在评估眼前这个生物体的各项参数是否达标。
头发用发胶固定得一丝不苟,估计十级台风都吹不乱。
“东方女士,”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像AI语音,没有任何起伏,“传统的婚介模式效率低下,容错率极高,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和情感干扰因子。
我认为,感情可以培养,但底层逻辑的匹配度是决定长期关系稳定性的最关键指标。
这是我基于自身数据和对己知成功婚恋案例进行回溯分析后,构建的初步模型。”
然后,他就推出了那份让东方倩看一眼目录就想当场晕厥的PDF。
里面详细列明了他对未来配偶的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要求:身高165.5cm-168.2cm(黄金比例区间),体重48kg-52.5kg(BMI严格控制在18.5-20.0),学历硕士及以上(QS前100院校优先),年龄25-28岁(卵子质量最优期),智商125+(门萨俱乐部入门线),情商(基于他设计的量表)得分不低于85分。
这还只是基础硬件。
兴趣爱好方面,要求对方必须同样热爱科技与科幻(能讨论《三体》黑暗森林法则与应用伦理学悖论者为佳),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运动(心率需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5%-80%区间),每月阅读量不少于两本非虚构类书籍(需提供读书笔记摘要以供讨论),对古典音乐有鉴赏力(至少能分辨出巴赫与莫扎特的不同),同时不排斥二次元文化(但需偏好硬核科幻类动漫,拒绝无脑恋爱番)。
生活习惯上,要求作息绝对规律(每晚10:30前入睡,早晨6:30起床),饮食低脂低糖高蛋白(会计算基础代谢率和食物热效应者为加分项),无任何不良嗜好(包括但不限于刷短视频超过半小时、沉迷网络游戏、追星、购买非理性消费物品等)。
甚至连见面后的互动都有“建议脚本”:初次约会话题优先级排序(科技前沿>社会议题>个人成长经历>适度幽默玩笑)、微信回复时间间隔模型(根据信息重要程度及当前上下文情绪标签动态调整)、肢体接触渐进时间表(牵手-拥抱-接吻的累计相处时间阈值及环境触发条件)……东方倩强忍着把这份“人类使用说明书”摔在王算盘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的冲动,试图找回一点属于人类的温度:“王先生,您的模型非常……严谨。
但是,感情的发生有时候是很奇妙的,可能存在一些模型无法量化的瞬间,比如心动的感觉?
或者说,chemistry(化学反应)?”
王算盘推了推眼镜,镜片闪过一道冷光:“心动是多巴胺、苯乙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特定***下产生的生理反应峰值,具有短暂性和不可靠性。
Chemistry可以通过分析信息素兼容度、微表情同步率、语音频谱和谐度等指标进行预测。
我的模型己经考虑了超过97.3%的己知变量。
剩下的2.7%属于不可控噪声,可以忽略不计。
我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不是短暂的情绪波动。”
东方倩:“……”她感觉自己是在跟一个人形AI对话。
最终,在王算盘“希望贵公司能严格按照模型参数进行筛选,避免投入无效样本浪费彼此时间”的再三强调下,东方倩几乎是抱着一种“我倒要看看哪个倒霉蛋能完美匹配这堆代码”的心态,接下了这个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东方倩一边应付着李娇娇每日一催的“找到年薪百万的***了吗”的灵魂拷问,以及张妈妈热情推送过来的、据说八字和张伟特别合的某小学老师的联系方式(并附带了三页纸的“面试”要点),一边在王算盘那五十页的PDF里苦苦挣扎。
她动用了所有资源,筛遍了数据库,甚至偷偷去翻了几个高端人才交友网站的墙角,眼睛都快看瞎了,终于……锁定了一个“近似目标”。
苏棠,二十八岁,海归博士,专业是计算神经科学——光这一点就让东方倩觉得这姑娘可能和王算盘有共同语言。
身高167cm,体重50kg,容貌清秀,气质清冷。
看简历,智商绝对在线,热爱马拉松和攀岩,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不是最新论文预印本就是科幻小说读后感,偶尔会去听交响乐,也转发过几条《攻壳机动队》的经典台词。
除了“情商85分”这一点无法量化验证(但看起来至少不像低情商的样子),以及“每月读书笔记”需要后续考察之外,苏棠的硬软件条件,堪称王算盘模型的现实版镜像,匹配度估计能高达90%以上。
东方倩怀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心情,联系了苏棠。
出乎意料,苏棠对王算盘的那套模型并没有表现出东方倩预想中的反感,反而在电话里轻轻笑了一下,声音带着点学术化的好奇:“听起来像是个有趣的实验样本。
好吧,我可以见一见。
正好最近论文提交了,有点空闲。”
东方倩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完成了某种史诗级的配对任务。
她立刻兴致勃勃地(主要是想看戏)去协调双方时间。
王算盘要求第一次见面必须在一个“环境参数稳定、干扰因子可控”的地点。
否定了东方倩提出的咖啡馆、公园、餐厅等“变量过多”的建议后,他自行选择了一家以性冷淡风和极致安静著称的高级书吧,并提前预定了最角落、靠墙的位置——“减少背后视线干扰和突发性噪音影响的概率”。
约会时间定在周三下午三点——避开了周末人流高峰和晚餐时间的暧昧气氛。
到了约定那天,东方倩提前十分钟赶到书吧,选了个能隐约观察到角落情况又不至于太显眼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最便宜的柠檬水——她觉得自己不是红娘,是来监考的实验员。
两点五十八分,苏棠准时到了。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搭配浅灰色休闲裤和一双干净的白色板鞋,背着一个看起来装了不少东西的双肩包,素面朝天,只有唇上一点淡淡的粉色润唇膏。
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利落,带着一种书卷气的冷静。
她环视一周,目光精准地落在角落那个预定位置,然后径首走了过去,安静地坐下,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硬壳书看了起来,姿态从容。
东方暗暗点头,这姑娘,气场很稳。
三点零一分,王算盘出现了。
他依旧是那身一丝不苟的打扮,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看起来像是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的小设备。
他走到座位旁,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先拿出消毒湿巾,将自己要坐的椅子扶手和桌面仔细擦拭了一遍,然后又对着空气检测仪看了半晌,似乎是在评估这里的PM2.5和甲醛浓度是否超标。
苏棠从书页上抬起眼皮,安静地看着他完成这一系列操作,脸上没什么表情。
王算盘终于坐下,将平板电脑放在桌上,调整到一个精确的角度,然后看向苏棠,开口,声音平稳得像语音导航:“苏棠女士,你好。
我是王哲。
很高兴见到你。
你的守时习惯符合模型预期,加分项。”
东方倩在远处差点把柠檬水喷出来。
这开场白……绝了!
苏棠合上书,微微颔首:“你好,王先生。
你的……呃,准备工作也很充分。”
她的目光在他手边的空气检测仪上扫过。
“必要的环境参数监测有助于保障会谈质量。”
王算盘解释道,然后立刻进入正题,“根据东方女士提供的基础信息,你的条件与我的模型匹配度初步评估为92.7%,属于极高适配范围。
但我们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交换与验证。
首先,请允许我询问几个问题,以校准模型细节。”
苏棠做了一个“请便”的手势,嘴角似乎弯起一个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基地》系列中谢顿心理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可能性与伦理边界?”
“问题二: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最优解陷阱,除了常规调整学习率和初始化权重,你认为还有哪些创新型思路?”
“问题三:请简述你对‘意识上传’技术路线的看法,并评估其未来五十年内的实现概率。”
王算盘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语速平稳,目光灼灼,像是在进行一场学术答辩的考官。
东方倩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柠檬水杯子都快捏碎了。
老天爷,这是相亲还是论文答辩现场?
然而,更让她惊讶的是苏棠。
只见苏棠不慌不忙,甚至端起桌上的柠檬水喝了一口(王算盘立刻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空气检测仪),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回答。
她从谢顿定理的局限性谈到当前大数据预测的困境,从神经网络优化聊到生物学启发的算法,再到意识上传涉及的哲学悖论和技术瓶颈……思路清晰,术语精准,偶尔还会抛出一两个反问。
两人一来一回,竟然真的聊得……颇为投入?
至少从表面上看,像是两个AI在交换数据包。
东方倩开始怀疑人生了。
难道……这王算盘的模型真的有用?
这种硬核交流也能产生火花?
就在这时,王算盘似乎对初步“数据交换”结果表示满意,决定推进到下一阶段。
他操作了一下平板电脑,调出一个界面:“很好,你的回答与模型预测的答案相似度达到89%。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非语言信息的同步率测试。
我设计了一个小程序,可以实时捕捉并分析我们的微表情反馈。
请看着我的屏幕……”屏幕上开始快速闪过各种图片:有可爱的猫咪、抽象的图案、悲伤的电影截图、甚至还有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王算盘紧紧盯着苏棠的脸,同时看着平板上实时滚动的数据:“嗯……对愉悦***的反应阈值略高于模型预期,但对悲伤画面的共情指数又在合理区间内波动……看到数学题时瞳孔有轻微放大,显示兴趣……有趣……”苏棠配合地看着屏幕,但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微妙,那是一种混合了忍俊不禁和极度无语的神情。
测试完毕,王算盘满意地点点头:“微表情同步率初步评估为78.5%,有提升空间,但基础良好。
那么,现在进入‘模拟冲突解决’环节。
假设 scenario:我们在共同负责一个项目,截止日期前发现一个重大bug,但修复方案存在分歧。
我的方案效率高但风险略大,你的方案更稳妥但耗时较长。
你会如何决策并与我沟通?”
苏棠终于忍不住,轻轻笑出了声。
她用手指点了点桌面:“王先生,有没有人告诉你,约会……其实不用搞得像人机交互验收测试?”
王算盘愣了一下,显然没预料到这个回答偏离了模型预设的冲突解决路径。
他皱了皱眉:“测试是为了避免未来潜在的不兼容风险。
感性的、无结构的交流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误解。”
“但人也是一种需要无结构交流才能感到愉悦的生物啊。”
苏棠放下水杯,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带上了一丝探究和……戏谑,“你的模型里,有没有计算过,当一个女性面对一个约会时带着空气检测仪、平板电脑和一堆测试题的男人,她内心‘心动’的激素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
或者说,‘厌恶’的情绪标签权重是多少?”
王算盘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像是CPU突然遇到了无法解析的指令:“这……这个变量很复杂,涉及个体差异……你的模型里,有没有纳入你自己的参数?”
苏棠继续问,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锋芒,“比如,你刚才擦拭桌椅时,我的‘无语’指数?
你问我如何看待心理史学时,我的‘尴尬’指数?
还有现在,你无法回答我的问题时,你的‘卡顿’指数?”
王算盘的脸颊微微抽动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平板电脑的边缘,数据流在他镜片后的眼睛里似乎紊乱了。
苏棠笑了笑,那笑容终于带上了一点温度,却是那种“原来如此”的了然:“王先生,你的模型很厉害,几乎快要模拟出一个完美的人类了。
可惜……”她顿了顿,目光落在他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的额角,和那身过于板正、连领口都透着不自在的衬衫上,“……硬件配置,好像有点跟不上这么超前的软件系统啊。
散热和功耗问题没解决好?”
这话像是一根细针,精准地扎破了王算盘精心维持的、用数据和算法包裹起来的气球。
他的耳朵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了,嘴唇抿紧,似乎想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数据支撑点。
他引以为傲的模型,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堆废代码,无法处理眼前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甚至开始反向扫描他的目标对象。
东方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差点想给苏棠鼓掌。
这姑娘,是个狠人!
杀人诛心啊!
书吧里安静得只剩下轻柔的背景音乐。
王算盘僵在那里,第一次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像个当机了的机器人。
就在这时,书吧的门被推开,风铃叮当作响。
一个穿着外卖员制服的小哥探头进来,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尾号9478的王先生!
你的‘高效能量补充套餐’到了!
低脂鸡胸肉藜麦沙拉配无糖苏打水,祝你用餐愉快!”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其他几桌零星客人的,瞬间都聚焦到了角落里面红耳赤的王算盘身上。
他甚至……连约会时的餐食都通过算法提前预定好了最优化选项。
苏棠脸上的表情彻底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莞尔。
她站起身,拿起自己的双肩包,对着几乎要石化了的王算盘摆了摆手:“谢谢你的……测试。
数据很有趣。
不过,‘用餐愉快’这项,看来你的模型己经帮你安排好了。
我就不打扰了。”
她又朝东方倩的方向投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仿佛在说“这实验样本确实名不虚传”,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开了书吧。
王算盘呆呆地坐在那里,面前是还在显示着微表情分析曲线的平板电脑,手边是嗡嗡作响的空气检测仪,桌上摆着那份刚刚送达、绿得毫无食欲的沙拉外卖。
东方倩默默地喝完了最后一口柠檬水,酸得她眯起了眼。
她走到王算盘桌前,看着他依旧没回过神来的样子,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对方下意识地躲闪了一下):“王先生,看来……你的模型在应对‘人类的不确定性’和‘反向评估’这两个模块上,还得打几个补丁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说完,她也离开了书吧,留下王算盘一个人对着他那堆冰冷的设备和一份更加冰冷的沙拉,开始怀疑人生和算法的意义。
夕阳把东方倩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回头看了一眼“缘来是你”的招牌,只觉得这份工作真是越来越有“挑战性”了。
她摸出手机,决定今晚吃顿好的压压惊,比如……一份热量爆炸的麻辣火锅。
刚走到街角,手机震动了一下,收到一条新微信。
是张妈妈发来的,一连串的语音方阵,点开一听,尖锐的声音瞬间穿透了傍晚的嘈杂:“东方经理啊!
不好了!
那个小学老师居然说我们小伟没主见!
说他是妈宝男!
这怎么可能呢!
气死我了!
你赶紧的,再给我找个更好的!
必须要听话的!
***大的!
能生儿子的!
这次八字我先拿去找大师算过你再安排见面啊!
听见没有!”
东方倩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新语音条,又抬头望了望远处渐渐亮起的、密密麻麻的霓虹灯,突然觉得,那份低脂鸡胸肉藜麦沙拉,也许并不是这个晚上最让人倒胃口的东西。
她深吸一口混合着汽车尾气和路边小吃摊香气的城市空气,认命地点开了下一条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