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北方的秋日,天空是一种被长风擦洗过的、近乎残忍的澄澈蔚蓝。宋泽站在***二十三楼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温热的咖啡杯壁。楼下,长安街的车流如同一条缓慢移动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河流。他喜欢这个高度,在这里,那些具体的、琐碎的烦恼——比如老家县城那套每月吞噬他近半收入房贷的三居室,或是上周团队里那个让人头疼的项目报告——都仿佛被距离简化成了二维的图景,让他能暂时获得一种“一切尽在掌控”的、冷静的俯瞰感。

作为这家规模中等的金融公司里最年轻的团队主管,他太需要这种错觉来维持体面与自信了。

“宋哥,下午面试那几个实习生的简历发你邮箱了,其中有个是张总介绍的,你重点看看。”助理小陈探进头来,压低声音补充了后半句。

“知道了。”宋泽转过身,脸上已自然挂起那副温和而不失距离感的职业笑容。二十八岁,在这个精英扎堆、每一步都踩在刀锋上的行业里,他像一只谨慎的羚羊,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维持着体面与进取的平衡。

坐回人体工学椅,他点开邮件。鼠标滚轮滑动,几份格式规整、内容大同小异的简历快速闪过。他的目光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停顿下来。

李木木,23岁,毕业于南方一所知名的文科院校,专业市场营销。

简历堪称简洁,工作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吸引他注意的是那张蓝底证件照。照片里的女孩,有一张非常“南方”的脸——皮肤是江南水汽润泽出的白皙,眼睛大而黑,像浸在水银里的两丸黑玛瑙,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种未经世事打磨的、清澈的坦率。这与宋泽日常接触的那些妆容精致、眼神里写满计算和野心的女同事或客户,截然不同。

朋友张伟前几天就在微信上打过招呼,说有个远房表妹来京都闯荡,学营销的,让他这个“成功人士”帮忙看看,有机会就提携一下。他当时客套地应承下来,并未十分放在心上。人情往来,在这座城市里是常态。此刻看着这张照片,他倒真生出几分好奇:这样一朵看似需要在玻璃花房里娇养的花,能扛得住北方粗粝的风沙和这座城市不动声色的生存压力吗?

下午的集体面试在小会议室进行。宋泽作为用人部门负责人之一,坐在靠窗的位置,更多是观察。

李木木推门进来时,带来一阵极轻微的、不同于香水味的,更像是某种植物根茎折断后溢出的清新气息。她穿着一身显然是为面试新买的、款式略显刻板的黑色套装,裙摆下的小腿笔直而纤细。回答人力资源总监问题时,她的声音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糯,语速稍快,透露出内心的紧张。

“我认为……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洞察人心,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她的理论听起来有些书本化,但眼神专注,努力想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轮到宋泽提问,他抛出了一个关于特定金融产品市场推广中,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评估渠道效果的实操性问题。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李木木的准备范围。她愣了两秒,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漫上红晕,一直染到耳根。她下意识地抿了抿嘴唇,手指在桌下不安地蜷缩了一下,但还是抬起头,试图用自己的逻辑去拆解这个问题,尽管答案听起来有些稚嫩和理想化。

宋泽心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用平稳的语调简单补充了几句行业内的常规做法,便结束了提问。他看到女孩明显松了一口气,投来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感激。

面试结束后,他刚回到办公室,内线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您好……宋主管,我是今天面试的李木木。”听筒里的声音比面试时更软,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谢谢您刚才……没有让我太难堪。”

“不必客气,你的思路有闪光点。”宋泽的声音保持着职业化的平稳,“张伟跟我提过你。晚上如果没事,一起吃个饭?算是给你接风。”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瞬,随即是带着点雀跃的回应:“好的!谢谢宋主管!”

他选了一家离公司不远、口碑不错的江南菜馆。门面不大,内部装修却颇具匠心,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微缩景致,试图在北方的心脏地带复刻一丝江南的婉约。

脱离了面试室那种无形的压力场,李木木明显活泼了许多。她好奇地打量着包厢窗棂外的人造竹景,小声感叹:“没想到在京都,还能找到这么有家乡味道的地方。”

“京都就像一片海,什么都能容纳。”宋泽将烫金封皮的菜单推到她面前,语气缓和了些,“看看,是不是你记忆里的味道。”

点完菜,等待的间隙,她的话匣子渐渐打开了。她说起家乡梅雨季时,空气里能拧出水来的黏腻感;说起巷子深处那家开了几十年的糖水铺,阿婆做的桂花酒酿小圆子是多么香甜;说起她对北方“传说中”的集体供暖和漫天飞雪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心情。她的叙述带着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和对生活细节饱满的热情,这种热情是宋泽在日复一日的KPI、报表和房贷压力下,早已遗忘甚或从未拥有过的东西。

“宋主管,您真厉害,这么年轻就在这么好的公司当上主管了。”李木木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语气里的崇拜直接而纯粹,不掺杂任何杂质。

“运气好,赶上了机会。”宋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用谦虚掩饰了内心那一丝被取悦的舒适感。他习惯了周围人带着权衡的恭维或隐含着竞争的审视,这种不设防的、纯粹的赞赏,像一道暖流,悄然漫过他心间那道由理智筑成的堤坝。他看着她在灯光下愈发显得柔和的侧脸轮廓,忽然觉得,这个女孩像一束没有经过折射的、原初的光,突兀地照进了他规划清晰、色调却略显沉闷的人生蓝图里。

他开始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介绍一些在京都生活的实用经验:哪个生鲜APP的水果品质最好又实惠,哪个美术馆的常设展值得反复去看,如何在早高峰死亡地铁线的换乘通道里找到最省力的行走路线……他发现自己并不反感这种扮演“引导者”角色的感觉,甚至有些享受。

“北方和南方,真的哪里都不一样呢。”李木木夹起一筷子清蒸鲥鱼,仔细地挑着刺,“我们那边吃饭,碗小碟多,讲究的是时令和精细。看你们北方,盘子都这么大,实实在在的,透着股豪爽劲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了,哪里都是家。”宋泽微笑,拿起公筷,给她碟子里添了一块蜜汁火方,“试试这个,看正不正宗。”

结账时,宋泽自然地示意服务员买单。李木木有些着急地翻找自己的钱包:“说好我请您的,算是拜师礼。”

“下次吧。”宋泽脱口而出,话一出口才觉有些逾越了单纯的“关照”,便不着痕迹地补充道,“欢迎来到京都,这顿算我的。”

送她回临时租住的公寓楼下,夜已渐深。秋夜的凉意透过薄薄的西装外套渗进来,但并肩行走时,偶尔手臂轻微的触碰,却带来一种奇异的、微小的暖意。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空气中漂浮着街边小吃摊传来的、混合着碳火气的食物香气,那是属于人间烟火的、踏实温暖的味道。宋泽能清晰地闻到她发间那股淡淡的、类似于栀子花混合着青草的气息,清甜而不腻人。

他忽然想起老家那套空荡荡的、只有基础装修的三居室。冰冷的瓷砖,雪白的墙壁,缺少的,或许就是这样一种鲜活、温暖、能称之为“家”的气息。

“我到了,就是这栋楼。”李木木在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公寓楼前站定,转过身来。路灯的光线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她的笑容干净而明亮,“谢谢您,宋主管。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叫我宋泽吧。”他说。卸下了“主管”的头衔,仿佛也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隔阂。

“好,宋泽。”她从善如流,念出他名字时,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那……再见。”

“再见,路上小心。”他加了一句。

看着她推开玻璃门,走进灯光昏黄的楼道,身影消失在转角,宋泽才缓缓收回目光。北方的秋夜,风已经有了凛冽的雏形,吹在脸上微微发干,但他却不觉得冷,反而感到一种久违的、类似于微醺般的暖意。

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偏离了他精密人生规划轨道的、充满了未知变量的开始。风险显而易见,但此刻,一种陌生而强大的引力,让他愿意暂时忽略那些潜在的计算与权衡,去相信这会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开篇。

他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汇入霓虹闪烁的夜色之中。他并不知道,这场始于朋友引荐、带着鲜明南北地域差异符号的相遇,早已在命运的纺车上,悄然捻入了日后所有甜蜜与刺痛、纠缠与撕裂的第一根丝线。时代的洪流与个体命运的微小颤动,在这个平凡的秋夜,发出了它第一声无人听见的、却足以改变许多人一生的低沉回响。齿轮,已然开始转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