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老师家宴
在瑞金同志身边,还习惯吗?”
高育良端起茶杯,吹了吹。
“正在努力适应,沙书记对工作要求很高。”
“高是好事,严师出高徒嘛。”
高育良笑笑,“瑞金同志工作作风硬朗,思路也新。
你在他身边,能学到不少东西。
比跟在我身边强。”
“高老师您别这么说。
跟在您身边那几年,我学到的是根基。”
高育良摆摆手,没接这话,转而问:“瑞金同志对汉东的工作,有什么初步印象?”
陆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沙书记刚来,主要是熟悉情况。
这几天都在看各地的汇报材料。”
“林城的方案,他看了吗?”
“看了。
今天下午我刚把文件送进去。”
“哦?”
高育良放下茶杯,看似随意地问,“他怎么说?”
“沙书记没具体说。
只是让我看了一下,问问我的看法。”
“你的看法呢?”
高育良看着他。
陆远放下茶杯。
“我觉得方案方向是对的,但有些细节执行起来可能有难度。
比如征地成本和融资回报率那块。”
高育良点点头,“你看问题比以前更实在了。
这是进步。”
他话头一转,“瑞金同志对李达康同志那个光明峰项目,关注得多吗?”
“明天上午,沙书记安排去光明峰项目工地调研。”
高育良和祁同伟对视了一眼。
祁同伟插话,“沙书记这次调研,是常规视察,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陆远看向祁同伟,“师兄,这我不清楚。
领导的行程意图,我们下面的人不好猜测。”
祁同伟讪笑一下,“那是,那是。”
高育良轻轻咳了一声,“小陆说得对。
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他拿起那本《万历十五年》,摩挲着封面,“小陆啊,还记得我跟你讲过的,万历皇帝和首辅申时行吗?”
“记得。
高老师说,申时行懂得‘务实’和‘调和’。”
“对,调和。”
高育良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方向和目标没错,但怎么走,步子迈多大,需要调和。
硬来,容易出事。
汉东的情况,复杂啊。
一盘棋,有时候需要慢火细炖。”
陆远看着高育良,“我明白。
沙书记也常强调,工作要讲方法。”
吴慧芬从厨房探出头,“老高,同伟,小陆,准备吃饭了。”
“好,吃饭。”
高育良站起身,拍了拍陆远的肩膀,“走吧,先吃饭。
工作上的事,慢慢来。”
西人走向餐厅。
桌上的菜很丰盛。
高育良拿起筷子,“来,动筷子。
小陆,尝尝这个,你吴老师特意做的你爱吃的红烧肉。”
“谢谢吴老师。”
饭桌上,吴慧芬和祁同伟说着些闲话,家长里短。
高育良偶尔插几句,问问陆远家里母亲的身体情况。
气氛看起来很融洽。
陆远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看了一眼,是条短信。
发信人未知,内容只有一句话。
“丁义珍副市长近期与山水集团高层往来密切。”
陆远面色不变,手指一动,删除了短信,把手机放回口袋。
“单位有事?”
高育良问。
“没有。”
陆远拿起公筷,给高育良夹了块鱼,“高老师,您吃鱼。”
晚上七点五十分。
陆远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
“高老师,吴老师,师兄,我吃好了。
谢谢款待。”
“这么急着走?”
吴慧芬说。
“八点前要回办公室,沙书记明天调研的材料,我还要最后核对一遍。”
高育良点点头,“工作要紧。
我们就不留你了。”
陆远站起身,“高老师,您的话,我记下了。”
高育良看着他,笑了笑,“好。
去吧。”
陆远穿上外套,走到门口。
祁同伟跟过来送他,压低声音,“师弟,上次跟你提的,我们公安厅那个副处长位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你要是想来,我跟组织部门打声招呼,问题不大。”
陆远拉开门,“师兄,我刚到新岗位,现在调动不合适。
沙书记那边也不会放人。
再说吧。”
“行,那你再想想。
机会不错。”
祁同伟拍拍他。
陆远走出门,夜风吹过来,带着点凉意。
他没回头,走向停在路边的车。
他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室,没有立刻发动。
他看了一眼省委大院方向,那栋主楼顶层,沙瑞金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系上安全带,发动了车子。
陆远回到办公室时是八点零五分。
他先看了眼沙瑞金办公室的门,紧闭着,但门缝底下透出光。
他走到自己桌前,坐下,打开电脑。
屏幕上是他离开前正在整理的明天调研行程表。
他移动鼠标,开始逐项核对时间、地点、陪同人员。
八点二十,内线电话响了。
是沙瑞金的声音,透过听筒有些低沉。
“小陆,你回来了?”
“是的书记,我刚到。
正在核对明天的行程。”
“嗯。
你进来一下。”
陆远放下电话,拿起笔记本和笔,走到门口,敲了两下,然后推门进去。
沙瑞金没坐在办公桌后,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夜景。
听到陆远进来,他转过身。
“高副书记家的茶,味道如何?”
沙瑞金走回椅子坐下,随口问道。
“挺好的。
吴老师泡的龙井。”
陆远站在桌前回答。
“就只喝了茶?”
沙瑞金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目光落在上面,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吃了顿便饭。
吴老师做了几个菜。”
陆远顿了顿,补充道,“祁同伟厅长也在。”
沙瑞金翻了一页文件,“祁同伟……他倒是常去。”
他没再继续这个话题,把手里的文件往前推了推,“这是***办今天下午送来的本周简报摘要,你看一下。
重点看标黄的那几段。”
陆远上前拿起文件,是内部整理的群众来信来电摘要,有些涉及具体干部的问题会用黄色标注。
他快速浏览,目光在其中一段停留了片刻。
是关于市检察院的匿名反映,说某位姓陆的处长办案方式粗暴。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翻了过去。
后面几页,有一条关于丁义珍的反映,很简短,只说丁副市长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
这一条没有标黄。
“看完了?”
沙瑞金问。
“看完了。”
“有什么想法?”
陆远合上文件,放回桌上。
“***是民意的窗口。
标黄的部分,说明反映的问题可能具有一定倾向性,需要相关单位关注核实。”
“没标黄的呢?”
沙瑞金看着他。
“没标黄的,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可能只是线索不够具体,或者尚未核实。”
沙瑞金点点头,“你这个说法,倒是客观。”
他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高育良同志对***工作,一向很重视。
他分管政法嘛。”
陆远没接话。
沙瑞金似乎也没指望他回答,换了个话题。
“明天调研光明峰,李达康市长会到场吧?”
“行程安排上有李市长。
他负责这个项目。”
“嗯。”
沙瑞金沉吟一下,“你等会儿给他打个电话,就说我明天想先听听他对项目进展的单独汇报。
时间……定在调研开始前十五分钟,就在工地会议室。”
“好的书记,我马上联系李市长。”
“还有,”沙瑞金又说,“你通知一下侯亮平。”
陆远抬起眼。
“让他明天也到现场。
不用全程跟着,露个面就行。
就说是我说的,反贪局多了解了解市里的重点工程,有好处。”
“明白。”
“去吧。”
陆远转身走出办公室,轻轻带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