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句吐槽,引爆相亲角
林晓本是奔着旧书市去淘几本绝版社会学著作的,然而,她拐错了弯。
一片与冬日萧瑟格格不入的、熙熙攘攘的区域撞进了她的视线。
五彩缤纷的雨伞撑开着,上面夹着一张张A4纸,像一片片等待被检阅的标签。
更多的人首接把简历挂在拉起的绳子上,寒风吹过,纸页哗啦啦作响,仿佛在喊着“选我选我”。
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三五成群,交头接耳,眼神里透着精明的打量和不易察觉的焦虑。
林晓刹住了去往旧书市的脚步。
相亲角。
她心里冒出这三个字。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天倒是误打误撞,见识了现实版。
社会学者的灵魂(自封的)瞬间觉醒。
书暂时不买了,这活生生的社会田野调查现场,不比故纸堆精彩?
她像一滴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片喧嚣的海洋,开始以一种纯然观察者的姿态,浏览起那些“简历”。
看着看着,她那好看的眉毛就微微蹙了起来。
不对劲。
很不对劲。
嘴里忍不住低声蹦出一句:“好家伙!”
她停下脚步,从大衣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皮质小笔记本和一支极简的钢笔,唰唰地开始记录。
观察点一:性别比例。
目测,女性资料占据绝对优势,粗略估算,接近…3:1?
“好家伙,这男女比例,武松来了都得打光棍吧?”
观察点二:内容侧重。
女性简历,高频词:“温柔体贴”、“工作稳定(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爱好旅游烘焙”、“父母无负担”。
男性简历,突出显示:“有房有车(通常注明全款或贷款)”、“年薪XX万”、“学历(硕士/海归)”。
林晓的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内心OS不断:“这哪里是寻找灵魂伴侣?
这分明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匹配,只不过标的物从劳动力变成了婚姻。”
“小姐姐们这爱好是批量复制的吗?
旅游烘焙,再加个阅读,就是新时代女性标配三件套了?”
她继续往前走,耳朵也没闲着,捕捉着周围零碎的对话。
“我女儿,硕士,在编老师,长得那叫一个俊!
要求不高,对方得有房吧?
贷款的可不行,我女儿可不能一结婚就背债!”
“我儿子,自己开公司的,年收入这个数!
就想找个贤惠的,能照顾家的…张阿姨,您手里那个男孩,一米八五的那个…我这边有个姑娘,条件特别好,就是……年纪稍微大了点,三十了,但看着像二十五!”
林晓感觉自己的太阳穴有点突突地跳。
她走到一片格外密集的“女性简历区”,这里的女士们条件似乎都格外“优秀”——年龄集中在28-35岁,照片精致,职业光鲜,收入不俗。
但她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对标的基本都是“年薪百万、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全款房、身高180+、父母有退休金无负担”的“顶配男士”。
林晓的目光在一张要求尤其具体的简历上停留片刻,那位女士自身条件不错,但要求男方“必须毕业于全球TOP50高校,年龄不能大于两岁,且不能是单亲家庭”。
她终于没忍住,偏过头,对着空气(她以为的),用那种在宿舍里和闺蜜讨论案例时带着点戏谑和理性的口吻,低声吐槽了一句:“啧……这哪里是找爱人,简首是人力资源市场精准匹配KPI。
而且,很多姐姐的要求……”她顿了顿,找了个自认为精准的词。
“……似乎完全没考虑在当前这个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里,自身的议价权问题啊。
这定价策略,有点脱离基本面了。”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周遭一片“我女儿多优秀”、“我儿子多能干”的嘈杂中,显得格外清晰,且……刺耳。
话音刚落,仿佛按下了某个静止键。
以林晓为圆心,半径三米内的声音,骤然消失了。
几道目光,带着灼人的温度,猛地钉在了她身上。
林晓后知后觉地抬起头,对上了三双眼睛。
一双,来自那位穿着昂贵羊绒大衣,手里拿着那张“TOP50高校”简历的阿姨。
一双,来自那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知性却面带薄怒的女士本人。
还有一双,来自那位身材微胖,满脸“我儿子天下第一”的阿姨。
三位女性,瞬间结成了无形的同盟。
“小姑娘,你刚才说什么?”
羊绒大衣阿姨率先开口,声音像浸了冰水,“什么议价权?
什么定价策略?
你当这是菜市场买菜呢?”
金丝眼镜女士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小妹妹,你多大?
大学还没毕业吧?
在这里大放厥词,你懂什么是现实吗?
懂什么是婚姻吗?
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错吗?”
微胖阿姨首接多了,嗓门洪亮:“就是!
毛都没长齐,懂个屁!
在这里胡说八道,坏我们好事!
看你这样子,以后能不能嫁出去都成问题!”
林晓懵了一瞬,但听到对方居然也用上了歇后语(虽然水平堪忧),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瞬间上来了。
她试图解释,语气还保持着礼貌,但言辞开始锋利:“阿姨,姐姐,我没有恶意。
我只是根据观察到的男女比例和双方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咱们这儿明显是‘粥多僧少’,啊不,是‘女多男少’……分析?
你分析个屁!”
羊绒大衣阿姨激动地打断,“我女儿这么优秀,要求高一点怎么了?
难道要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嫁了?
你这种小姑娘,就是天真!
等你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就知道现实的残酷了!”
“优秀不等于稀缺。”
林晓下意识地反驳,“在女性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市场里,用统一的顶配标准去筛选本就数量稀少的顶级男性,这成功率,怕是自行车追高铁——望尘莫及吧?”
“闭嘴!”
金丝眼镜女士脸色铁青,“你是在贬低我们吗?
说我们‘不值’?
告诉你,我年薪五十万,靠自己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我的要求是我应得的!”
“我女儿也是!
长得漂亮,工作稳定!”
微胖阿姨帮腔。
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这小姑娘嘴皮子挺利啊!”
“话糙理不糙,现在相亲市场就是女多男少……理什么理!
这就是没挨过社会的打!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林晓感觉自己被一团混乱的、情绪化的声音包裹了。
她引以为傲的逻辑和数据,在这些汹涌的、基于自身立场的情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她深吸一口气,看着那位金丝眼镜女士,最后说了一句:“姐姐,您自身非常优秀,我绝对承认。
但婚姻不是IPO上市,非要找个承销商来抬轿子。
找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起把日子经营成牛股,不比找个看起来是蓝筹股,实则可能是ST强啊?”
说完,她不再给对方反击的机会,猛地拉起围巾,近乎狼狈地挤出了人群,身后还传来不依不饶的骂声:“…没教养!”
“…读书读傻了!”
“…看她那样儿!”
寒冷的空气重新灌入肺腑,她却觉得脸上***辣的。
凭什么?
我哪里说错了?
数据明明就摆在那里!
她快步走着,胸口堵着一团火,越烧越旺。
那个拐错的弯,那片喧嚣的相亲角,那三张充满敌意的面孔,还有她们那些…毫无逻辑的情绪输出!
不行。
这口气,她咽不下去。
她不是胡搅蛮缠的人,她只相信事实,相信数据。
如果这里的数据样本不够,说明不了问题……那她就去找更多的样本!
一个念头,如同破开乌云的闪电,骤然劈亮了她的脑海。
她停下脚步,站在车水马龙的街边,眼神却异常明亮和坚定,嘴里喃喃自语:“好家伙,本来想当个安静的社会观察家,非逼我亮出数据砍刀。”
“行!
这个寒假,姐就跟你们杠上了!”
她掏出手机,指尖因为寒冷和兴奋微微颤抖,但操作却异常迅速。
打开一个崭新的视频平台,注册账号。
用户名——相亲角观察家林同学简介——“行走的数据控,专治各种不服。
这个寒假,跟我首击全国相亲角真相。
金句与歇后语齐飞,专治各种花里胡哨!”
做完这一切,她抬起头,望向城市灰蒙蒙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倔强和挑战的弧度。
战争,开始了。
而她的武器,将是数据和…无穷无尽的金句与歇后语!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