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是拐点。
“先把完整邮件链做公证声明。”
我对法务说,“律所同步发文,媒体一线给财经与法务类,娱乐媒体延后。”
PR抬头:“为啥?”
“用正交视角打穿信息茧房。”
我说,“感情瓜最难洗,法律与财经的逻辑更干净。”
林苒推门而入,一身中性风西装,腕表亮了一下:“我这边搞定了两家财经新媒体,‘婚约解除’的流程可以做成‘合规流程科普’,不带情绪词。”
“好。”
我转给她十张PPT,“按这个脚本剪,重点落在‘双方撤回婚讯’、‘权益清算’、‘媒体口径校正’三块。”
第二小时,我开始清理买量。
沈瓷把一张名单投到屏幕上,二十七个号,投放步幅整齐,内容在重复一个句式:“她不过是被退婚,还装清高。”
“这是模板。”
我指着屏幕,“同一批量主在控。
技术部,给我这批账号的指纹,重复文案比例,发布时间分布。
找到‘源头号’。”
十分钟后,技术部回传了一个ID:“‘小季谈情感’。”
“去查资质、域名备案、历史合作。”
我说。
“备案挂在一家营销公司名下。”
技术部说。
“联系那家公司负责人。”
我说,“告诉他,今天这波停了;不停的话,律师函加工商投诉一起上。”
第三小时,我把“分钟话术表”发到了全员邮箱。
投资者沟通那栏,我只写了三句:项目风险隔离机制己启;董事会治理稳;大额招标按公开规范推进。
附上一页风险矩阵图,标注红黄绿。
“我们发得太冷了,会不会没热度?”
PR发愁。
“热度是贪婪,情绪是恐惧。”
我敲了敲桌面,“我们要的是确定性。
等财经号发第一波,你们再把大众向的KOL铺开——选那些‘职业女性成长’‘反PUA’‘商务礼仪’的号,给她们可引用的事实和图。”
下午两点,财经号发出第一条《婚约解除的合规流程怎么走》,不点名,不站队,只拆流程。
评论区一半在赞“专业”。
紧接着,律所的声明发出,一张红章把谣言压了一头。
同时,“小季谈情感”停更。
又有两个小号被律所艾特,删文道歉。
“正负比到52:48了。”
沈瓷报,“还没翻。”
“晚上八点会有一个小拐点。”
我说,“那时候放出‘协议撤回媒体发布’的截图,我们不骂任何人,只说‘纠正口径’。”
“会不会太克制?”
林苒抬眉。
“克制是强者的姿态。”
我顿了顿,“但要防对方扔更脏的。”
五点,陆氏的人动了。
娱乐大号突然放出一段“宴会后台”的模糊视频:有人说“她顶替她要出位”。
剪辑刻意。
“别急。”
我看完,点开素材库,“这是昨天的预热片段,被二次拼接了。
我们用‘时间戳’反制。
给我原始素材与日志。”
七点半,我的微博第二条发出:关于某段拼接视频,请参考原片时长与后台日志。
附西张图:原片时长、服务器日志、上传时间、剪辑软件指纹。
最后一句:不指责,不诋毁,只纠正。
评论区一边倒开始反问:“拿证据说话的人,像是说谎的吗?”
“她好冷静。”
霍砚站在我身后,看了一会儿屏幕:“你喜欢‘证据’。”
“我只喜欢能赢的东西。”
我说。
“现在呢?”
“现在,进入第二阶段——把话题从‘她是谁’转到‘她要做什么’。”
我把第三条图文排好:职业身份澄清、顾问职责说明,把“云港项目”的客观资料打包了一个“公开可读手册”,没有商业机密,只有过程和节点,像一份面向大众的招标教学。
晚上十点,正负比终于翻到47:53。
“拐点到了。”
我说。
“下一步?”
霍砚问。
“抢‘职场赛道’的视野。”
我合上电脑,“明天上午,我要在你们的晨会上,做一次项目公开答疑——对内首播,对外给媒体开十分钟窗口。”
他侧头看我,灯光在他的睫毛上落了一道影子:“十分钟太短。”
“短,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