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陈默是个薅羊毛高手。
起初他只是薅点低价零食纸巾。
后来开始薅拼夕夕仅退款。
而现在,他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
他志在带领整个宿舍,薅哭所有诈骗团伙。
我叫林宇,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
而我的上铺,陈默,是个神人。
他不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也不是什么社团大佬,但他凭一己之力,让我们302宿舍实现了“财务自由”。
最初的自由,仅限于生活用品。
“宇子,看,一提纸巾,一分钱。”陈默举着手机,屏幕上是拼夕夕的订单截图。
“老默,你又找到什么漏洞了?”宿舍老三,外号胖子的王浩凑过来,满脸堆笑。
陈默推了推眼镜,镜片下是深邃得不像大学生的眼睛。
“不是漏洞,是规则。”他淡淡地说,“研究透了,就是你的。”
后来,我们宿舍的纸巾、牙膏、洗衣液,乃至辣条可乐,几乎都是陈-默-专-供。
他从不藏私,把方法教给我们,但我们学不来。
不是操作复杂,而是那份耐心和对人性的洞察,我们没有。
比如“仅退款”大法。
我们操作,十次能成一次。
陈默出手,十次能成十一次,多出来那一次,是商家求着他把钱收下,别再买了。
我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说:“很简单,当你的聊天记录、申诉理由、证据截图,比商家自己的运营手册还专业时,平台客服会无条件相信你。”
我看着他电脑里分门别类的文件夹,里面是针对不同商品、不同店铺类型的话术模板和证据链预案,我沉默了。
这哪里是薅羊毛,这简直是在写一部《电商博弈论》。
我以为这就是陈默的巅峰了。
直到那天,胖子哀嚎一声,把手机摔在桌上。
“操!老子买个显卡,被骗了三千!”
那是一个自称“同城大学生急出”的卖家,价格比市场价低一千,胖子贪小便宜,脱离平台加了微信转账。
钱过去,人没了。
胖子捶胸顿足,骂骂咧咧要去报警。
陈默从上铺探出头,声音依旧平静:“别急,报警排队,钱也追不回来。”
他从梯子上下来,拿起胖子的手机。
“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对方微信号,手机号,都发给我。”
胖子红着眼,一一照做。
宿舍老四,计算机系的李浩也凑过来:“默哥,这能追回来?跨平台执法,警察都头疼。”
陈-默-没说话,手指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敲得飞快。
一行行我们看不懂的代码在屏幕上滚动。
十分钟后,他停下来。
“对方在隔壁省的某个三线城市,用的虚拟号,微信是新号,绑的银行卡也是买来的。很专业。”
胖子的脸彻底垮了。
“那就是没戏了?”
陈默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我从未见过的弧度,那不是嘲笑,更像是猎人发现了有趣的猎物。
“不,这才好玩。”
他指着屏幕上一个IP地址:“他现在还在网上,说明还在骗下一个人。”
“他骗了你三千,我们就让他把今天骗的所有钱,都吐出来。”
我心里一咯噔。
我感觉,陈默身上某个可怕的开关,被按下了。
一场风暴,即将在我们这个小小的302宿舍里,酝酿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