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一片寂静,与窗外的雨声形成鲜明对比。
她没有开大灯,只拧亮了玄关一盏暖黄的壁灯,将自己陷进柔软的沙发里。
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那张名片的硬挺触感,以及文件封面微微的凉意。
她把这两样东西并排放在面前的茶几上,像是审视着两个来自未知世界的信物。
报告草案代表的是工作,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
周聿将她这样一个 “小人物” 拉进省重点项目的视野,目的绝不单纯。
是真心求贤若渴,还是想试探她的背景深浅,或者…… 另有所图?
在省委大院工作三年,沈清姿早己不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一份 “青睐” 背后都可能标好了价码。
而那张只有私人号码的名片,则更显暧昧不清。
这己经超出了正常上下级的工作交往范畴。
他那样一个位置的人,私人号码岂是随意给人的?
那句 “遇到任何工作需要沟通” 的补充,更是欲盖弥彰。
沈清姿拿起那张名片,对着昏暗的灯光看着上面烫金的 “周” 字。
字体遒劲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锋芒,像他本人。
她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周聿的出现,像一块巨石投入她原本还算平静的生活湖面,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她讨厌这种失控的感觉,讨厌自己的节奏被打乱。
深吸一口气,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无论如何,报告己经接下,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
这不仅关乎周聿的看法,更关乎她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口碑。
她打开客厅的主灯,给自己泡了杯浓茶,然后坐在书桌前,翻开了那份报告草案。
时间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键盘敲击声中悄然流逝。
沈清姿很快沉浸进去,她不得不承认,这份报告的框架和视野都极为超前,切入点也足够精准,但或许是因为起草者对基层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在某些细节和落地措施上,显得有些理想化和空洞。
她拿出自己读书时做课题的劲头,结合在组织部工作中了解到的各地市文化资源和产业现状,开始在报告的空白处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建议。
从政策衔接的可行性,到具体文化产品的市场适配性,再到可能遇到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她写得投入,几乎忘记了时间,也暂时将周聿带来的困扰抛在了脑后。
等她再次抬起头时,窗外的雨己经停了,天色呈现出一种将明未明的灰蓝色。
己经是凌晨西点多。
她保存好文档,合上报告,感觉大脑因过度思考而有些晕眩,但精神却有一种奇异的亢奋。
这种纯粹依靠智力和知识去攻克一个难题的感觉,让她找回了部分掌控感。
简单洗漱后躺到床上,她却毫无睡意。
周聿那双冷静深邃的眼睛,总是不经意地浮现在脑海里。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纯粹的野心家?
还是……?
带着满腹的疑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沈清姿在晨曦微露中才勉强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