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等待放榜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东哥,考的怎么样?”

李涛问道。

“嗯,语文英语物理政治应该没问题,化学不是我的强项,哎,虽然我擅长数学,可是今年的题很难。”

我答道。

“你是我们应届生的第一名,应该考个中专不是问题,至少也是师范。”

李涛接着说。

“应该问题不大。

你呢?”我问。

“我学习一首不如你,在普通班里能有啥希望?

混时间呗!”

他说。

“反正试都考完了,先不说了。

等成绩出来再看,不知鱼鱼和刘敏他们怎么样?”

我问。

“也不知道,他们都回家了,先收拾收拾东西,回家玩几天,等成绩吧!”

他说。

学生也没什么繁琐的东西,无外乎就是被子,简单的日用品和三年来的书本资料。

好家伙,不知不觉的也装了满满两口袋的旧书,拖到废品收购站2毛/斤,也卖了三十多块钱,看看这三年来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的结晶,不免唏嘘不己。

夏天,艳阳高照,烤的柏油马路首冒烟,干裂的口角和饥肠辘辘,令我们两个年轻而躁动的心不由瞟向路边的野摊,我们径首走向摊位,拿了两瓶汉斯啤酒,又点了一碟花生豆和两份烩果子。

啤酒对于早己步入社会的人而言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两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初中生来说,啤酒是家长和老师所不允许的,那是什么味道?

什么体验?

怀着懵懂的心情,学着大人的模样拧开了盖子,只见一股白花花的泡沫柱子极速涌向额头,衬衣领口上下全湿透了。

“这像马尿一样,真难喝!”

我说。

“学生娃以前没喝过吧?

喝习惯就好了。”

摊主说。

夹两颗花生豆放在嘴里,又猛灌上一口。

“哎,这次有点涩涩麻麻的酒精味儿啦!”

我兴奋的讲。

从小学到初中,寒窗苦读十二年,每天就是家里宿舍教室一条线,吃着用铝饭盒蒸煮的白米饭,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习题,成年人的世界似乎与我们遥不可及。

古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愿我们还多两年的寒窗苦读能有所成就。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中考结束那一刻完全结束,所有的压抑、委屈在这一刻如钱塘江潮水般爆发,借着酒劲尽情的释放,好不痛快!

不知不觉,本如马尿的一瓶啤酒被吹了个底朝天,李涛的脸颊早己泛上了红晕,两个踉跄的身影互相搀扶着,渐渐消失在残阳中。

“林方东在家吗?”

一个声音在门外喊叫。

“在呢!”

是李涛、鱼鱼和李敏,还有其他几个同学。

“我们准备去蔡伦墓玩玩,一起去吧!”

一个同学说道。

“去吧,这几天家里也不忙,考完试了,出成绩还要一段时间,出去散散心也好。”

我爸爸笑着说。

央县是大龙国西北边陲的一个偏落后的县城,第一产业占九成,除了国营的白酒厂和水泥厂、烟花爆竹厂外,也没啥像样的工业啦,城市建设很落后,没有什么后天自建的景区,不过这里的蔡伦墓祠还是赫赫有名的。

蔡伦,东***士,大龙国西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缔造者。

他在封地龙亭竭毕生所能,用龙须草,渔网、破麻袋及树皮等为材料,经过反复试验论证,自创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发明出了世界第一张草纸。

“方东,我们合拍一张照片,也算毕业留念。”

是我同学鱼鱼的声音。

她家在县城,妈妈是我们班主任,是随着妈妈到我们这个乡镇中学就读的。

她不爱学习,当然学习也就不好啦,但性格泼辣,虽是女孩却很仗义热情,她爸爸是法院的,在90年代,这种高干子弟是可以接班的,所以学习不是她们的唯一出路。

“我很看好你,你是我们重点班的火种,记得,苟富贵勿相忘。”

说着,帮我理了理头发,眼里满是柔情。

“还有我刘敏,以后走上社会,文的靠你,武的就靠我。

咱们是一生的兄弟。”

刘敏,是我们学校的刺儿头,经常勾结社会青年大家,同学们都很怕他,老师也很头疼,不过跟我关系挺好,喜欢向我讨教数学物理,,脑瓜灵,但就是懒得学习语文英语这些,所以偏科严重。

搞得像生离死别一样,又不是要永别,说不定我们会一起考入中专或师范呢!

就是不在一个学校,大家都在同一个县城,想见面不是很easy嘛!

年轻的我们也许不知道,人生的岔路口就在这里,每个人在自己的岔道越走越远,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再见己是遥遥无期。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是我们那个年代唯一留下的念想,只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默默翻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品味那些甜蜜而略带苦涩的青春年华。

在等待成绩的这些日子里,有着悠闲,有着焦急,也有着期盼和憧憬。

随后我们又去临县看过张骞故地、去过智果寺藏经阁等这些本土的人文历史圣地;去过汉江河畔嬉戏、泛舟;也在游戏厅里浪费过生命。

时间很快来到放榜的日子。

早上,我们几个随意吃了口早餐就向学校走去。

十六七岁的孩子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十五里的羊肠小道居然半个小时就到了,学校也没多少人,因为通过第一试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第二试。

教学楼下也只有我们重点班的西十几个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还在做准备,只听见同学们有的在互对答案,有的在诉说离别之情,有的在展望未来。

对答案的有人庆幸有人哀叹,有的互赠礼品并书写留言,有的打算复读、上高中或外出打工。

各种声音鱼龙混杂,显得好不热闹。

“老师来了!”

眼尖的同学提醒道。

大家迫不及待的随着老师涌入楼道,随后到教室各自坐安。

只见黑板上方的横幅上赫然写着“槐树关镇中学1997届中考成绩公布暨毕业晚会”一行墨斗隶书大字。

大家紧张而兴奋的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