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80后的学前班咱们80后农村的童年,要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又穷又乐。
城里人家小孩从三岁就去幼儿园,学唐诗背英语。咱农村压根不知道这些事,没学习压力。
那时候全村就一所小学,学前班跟小学混在一起,
硬生生在南边分了3个教室小班、中班、大班,谁家小孩到岁数了,就抱来凑个数。
桌子是学校统一的老木桌,早就被刻得乱七八糟,
“各种奇怪的图形”“某某到此一游”“各种字母和数字”之类的残痕。
板凳得自己从家里带,短的高的、圆的方的,软的硬的,原木色的喷漆的全靠各家凑。
教室一开学,花花绿绿的板凳一排,别提多热闹。那年月的孩子没啥玩具,玻璃球算奢侈品,
大多数时候是五块小石子、几张纸卡片,就能玩得天昏地暗。吃饭是红薯、咸菜、玉米糊糊,
偶尔能啃个白馒头抹点酱,就能美上半天。可就是在这样“缺斤少两”的日子里,
咱们依旧乐呵呵地过着。我叫张一一,家里老小,上头两个姐姐。娘常说我命好,
赶上了改革开放,能多读书学习。可在那年月,读书也没多受重视,
学前班只是“凑个热闹”,谁真指望咱一进学前班就能认全拼音,说清楚一二三四五呢?
第一章:小板凳上的第一天开学那天,太阳刚出来,娘就把我拎起来洗脸。
她一边抹肥皂一边嚷:“小子,今天就要上学了,跟好姐姐,不要乱跑!”我眼泪鼻涕一把,
嘴里嚷:“我不去!我要在家玩,跟你下地干活捉虫子!”可娘不理,
硬是把我塞进二姐的怀里:“你俩先去学校,把你弟带去学前班报名。还有,
别忘了带个小板凳。”二姐比我大三岁,刚上一年级。她一手抓着我的书包,
一手扯着我的胳膊,嘴里还嫌弃:“哎呀妈,这小子真重!
”我气得直蹬腿:“我不要去——”等走到学校大门口,人山人海,哭的喊的都有。
我看见几个孩子抱着娘的腿死活不撒手,心里还想着:要不我也哭一嗓子算了?可一低头,
发现自己两个姐姐早就松了手,径直把我往学前班教室一塞,
二话不说就跑去她们小学班里了。“哎——你们别把我一个人搁这!”我嗷嗷直喊,
可已经晚了。只剩我和一群陌生小孩对视。其实也不算陌生,农村村小就那点人,
大多数都是平时一起在村里,地头打闹过的,见了面也就笑。有人冲我喊:“一一,
你也来了啊!快,把板凳放下,老师要点名了!”我乖乖搬着家里带来的小板凳,腿短手软,
差点没摔个跟头。好不容易挤到后排,扑通一声坐下,***差点没坐歪。
几个同学看见笑得直拍桌子:“哈,张一一连板凳都坐不稳!”我脸涨得通红,
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坐得稳稳当当的。第二章:跟屁虫的队伍上课的事,
我压根没放在心上。吴老师在黑板上写“a”,嘴里喊“啊——”,
我心里想:这不就是画圈圈嘛,有啥稀奇的?再看几个大点的孩子写得飞快,
***脆趴桌子底下,用半截铅笔在木头腿上画小人。可一到下课,
那才是我一天最精神的时刻。操场上热闹得跟赶集一样,大点的孩子带头,
小点的屁颠屁颠跟着,跑来跑去。我最喜欢跟在他们***后头学,人家往东跑,
我也往东跑;人家喊“冲啊”,我就扯开嗓子喊。很快我就被起了外号——“跟屁虫”。
有一次,大孩子们玩跳山羊。一个个蹦过去,利索得很。我眼睛都亮了,心想:这我也行!
结果我一冲,腿短没跳起,直接整个人趴在人家背上,咣当摔在地上,满嘴全是泥。
操场上笑声一片,我鼻子酸得不行,可硬是没哭。还有一次,大家玩打仗,用树枝当枪。
我一拍胸口:“我要当***!”结果人家压根不给我枪,让我当“俘虏”,
用绳子把我绑在槐树下。我心里委屈得快哭了,可当看到“***”真的冲过来把我救走时,
那一刻我心里热腾腾的,觉得自己也是英雄。晚上回到家,娘看我一身灰土,
板凳腿都蹭掉皮了,叹口气:“这上学啊,还没学到啥,就先学会打仗了。
”爹却乐呵呵地吸口旱烟:“小男孩,就得活泼点,多动,摔打摔打才结实。”从那以后,
我每天屁颠屁颠跟着大孩子跑,磕了碰了不在乎,心里只想:有他们带着,
咱就是最快乐的“跟屁虫”。第三章:石子和纸飞机学前班的课,其实就是“坐板凳坐整齐,
别打架,能写个一二三,能画个圈圈叉叉”。至于拼音、算术,那都是几年后的事。
反正咱那帮小子,坐得住才怪。有一回,吴老师正写着拼音“o、e、ü”,
一转身发现我们几个低头写得可起劲了,还以为我们进步了。结果凑近一看,
我正趴在桌子上,用半截铅笔在纸上画火柴人,还在旁边写上:“张一一打土匪”。
旁边几个同学不写字,全在玩石子,手心抛上去,啪啪接住,还互相比谁厉害。
吴老师“啪”一拍讲台,吓得我手一哆嗦,石子全掉地上。她推了推眼镜,
瞪我一眼:“张一一,你过来!”我吓得一溜小跑,结果忘了板凳腿卡在桌角,
“咔”一声绊倒,扑通趴在地上,惹得全班哄笑。虽然上课老挨训,可一到下课,
咱的世界就精彩了。最常玩的就是石子。挑五块差不多大小的鹅卵石,抛一个,
趁石子还在空中,赶紧去捡地上的,再接住飞在半空的那个,能玩一下午。玩到后来,
指甲缝全黑,手背上磨出红印子,还觉得特有成就感。除了石子,就是纸飞机。
那个年代纸也是宝贝,课本舍不得撕,找不到就去寸委会那儿要几张废旧报纸。
折飞机的水平一看就能分出高低。会折的能飞老远,会拐弯,
还能在空中盘旋几下;不会折的,一扔就直挺挺掉下来,跟个破鞋似的。记得有一次,
我偷偷把作业纸撕了一页,折了个飞机,飞得比谁都远。正得意着,
忽然感觉脖子一凉——吴老师站在我背后,手里还捏着我的耳朵。
她把飞机举起来:“谁的作业本撕的?”我吓得连连摆手:“不是我的,不是我的!
”全班笑得前仰后合。那次作业被记了一笔账,娘回家后还揪着我训了一顿:“你个小崽子,
家里买本练习纸容易吗?都给你糟蹋折飞机了!”可就是这些石子和飞机,
撑起了我们学前班三年的课余生活。穷是真穷,可笑声是真响。
第四章:夕阳下的小跑学前班的日子过得飞快。每天放学时分,天都还亮着。
那时候没有家长接送,基本都是一群孩子自己结伴回去。村头那条土路,春天有青草,
夏天有知了,秋天铺满黄叶,冬天冻得裂开一道道口子。我们就踩着那条路,背着小书包,
扛着小板凳,叽叽喳喳一路跑一路闹。我印象最深的是快到夏天的傍晚。太阳快下山的时候,
天边红彤彤的,远处麦田里还有人割麦子,空气里都是热腾腾的泥土味和麦秆味。
我们一群孩子跑在土路上,谁跑得快谁就大喊“我是大队长”,后面的就追:“等等我!
”跑到最后,常常是一个个摔得满身灰土,裤子破个洞,膝盖蹭得血乎乎的。可没人哭,
拍拍土,哈哈一笑,又接着追。有一次,我跑得太快,鞋底突然开了口子,
“咔嚓”一下子整个人摔倒。膝盖当场磨破皮,血流下来。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咬着牙不哭。同伴们围过来,有的笑:“哎呀,一一摔跤啦!”有的急忙掏手帕给我擦,
有的到路边弄一些止血野草。从小一块玩的小彩凤,
她把自己兜里的一块大白兔奶糖塞到我手里:“吃糖,吃了就不疼了。”那一刻,
我心里暖得不行。回到家,娘看我血淋淋的膝盖,很心疼,但嘴上却骂:“你个小崽子,
就知道疯跑!”爹蹲在一旁,吸着烟笑:“让他跑,跑惯了,长大才结实。”那天晚上,
我躺在床上,腿***辣地疼,可心里却甜滋滋的。窗外的月亮挂得圆圆的,我想:上学真好,
不光是能写字,更是能跟一群小伙伴跑到天黑,还笑得停不下来。
第五章:小班记忆学前班分三年,小班、中班、大班。头一年,小班的孩子年纪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