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下的银杏树开始飘下零星的黄叶,落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沙沙作响。
温阮抱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金融市场学》,脚步轻缓地走回宿舍,怀里的书还带着油墨和旧纸页混合的清香——这是她找到的绝版译本,扉页上还有前几任读者留下的铅笔批注,字里行间满是认真。
“阮阮!
你可算回来了!”
刚推开宿舍门,就被林溪扑过来抱住胳膊。
林溪是温阮的室友,新闻系的活力派,性格像小太阳,这几天一首拉着温阮熟悉校园。
“我跟你说,刚才我去系里交材料,老师说下周的联合项目宣讲会,计算机系的陆时衍会作为学生代表答疑!”
温阮抱着书的手顿了一下,指尖无意识地蹭过书页边缘:“是吗?”
“对啊!”
林溪拉着她坐到书桌前,打开手机里的宣讲会海报,“你看,主题是‘校园公益APP开发’,要做一个整合失物招领、志愿活动报名、自习室预约的平台,计算机系负责技术,金融系负责用户需求分析和成本预算,这不正好是你的强项嘛!”
温阮看着海报上的项目需求,眉头轻轻蹙起。
她确实对这类跨学科项目感兴趣,既能用到金融系的数据分析能力,又能接触到计算机领域的实际应用。
更重要的是,这或许是解开她对陆时衍疑惑的机会——那个刻着“衍”字的钢笔,还有他没说清的“竞赛领奖私事”。
“我打算去听听。”
温阮把书放在书架上,转身拿出笔记本,开始列宣讲会要提前准备的问题,“比如用户画像的定位、预算分配的优先级,还有技术实现的时间线……哇,阮阮你也太认真了吧!”
林溪凑过来看她的笔记本,上面己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好了重点,“不过你跟陆时衍是不是认识啊?
上次开学典礼我就看到你们坐在一起,还递钢笔来着。”
温阮的笔尖顿了一下,脸颊微微发热:“不算认识,只是偶然碰到。”
她没提数学竞赛的事,总觉得那是没证实的猜测,说出来反而显得刻意。
林溪也没追问,只是笑着拍她的肩膀:“那正好!
下周一起去宣讲会,说不定能跟学霸组队呢!
我听说陆时衍技术超厉害,要是能跟他一组,项目肯定能拿高分!”
温阮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悄悄记下了“组队”两个字。
她想起陆时衍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想起他递钢笔时指尖的温度,还有他背包里那支刻着“衍”字的钢笔——或许,这次项目,真的能让她看清那些隐藏的交集。
转眼到了周一,下午的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窗户,在走廊上投下长长的光斑。
温阮和林溪提前十分钟到了宣讲会的教室,里面己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金融系和计算机系的新生,大家三三两两地讨论着项目,气氛热闹又带着点期待。
“我们坐这边吧!”
林溪拉着温阮往中间的位置走,刚要坐下,温阮的目光却被前排的一个身影吸引了——陆时衍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台银色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项目的初步框架图,他的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长长的睫毛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情绪。
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陆时衍突然抬头,目光精准地落在她身上。
西目相对的瞬间,温阮的心跳漏了一拍,连忙低下头,拉着林溪往旁边的空位走。
“怎么了?”
林溪疑惑地问。
“没什么,”温阮坐下,假装整理笔记本,“只是觉得这边视野好。”
林溪没多想,开始跟旁边的同学聊起项目,温阮却忍不住用余光瞥向前排的陆时衍。
他己经重新看向电脑屏幕,手指依旧在键盘上敲击,只是速度慢了些,像是在等什么。
没过多久,宣讲会开始了。
项目负责人是计算机系的张教授,他拿着PPT,详细讲解了APP的功能需求、团队组成和时间节点。
温阮听得很认真,手里的笔不停记录,偶尔在重点内容下面画横线——她注意到,张教授提到“用户需求分析需要结合金融系的数据分析模型”时,前排的陆时衍抬了下头,目光似乎扫过她的方向。
宣讲会过半,进入答疑环节。
台下的同学纷纷举手,问题大多集中在技术实现和分工上。
温阮也有一个疑问,关于“如何平衡不同功能的开发优先级”,她刚想举手,就听到前排的陆时衍先开了口:“张教授,我认为可以先做失物招领和自习室预约模块,这两个模块的用户需求最迫切,且技术架构相对简单,能快速上线验证用户反馈,后续再迭代志愿活动模块。”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逻辑条理分明,台下的同学都点头认同。
张教授也笑着点头:“时衍说得很对,这就是跨学科合作的优势,计算机系负责技术落地,金融系负责需求排序和数据支撑。”
温阮看着陆时衍的背影,心里暗自赞同——她刚才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还没组织好语言。
这时,陆时衍突然转过头,目光正好对上她的眼睛,嘴角似乎勾了一下,然后便转了回去。
温阮的脸颊又开始发烫,连忙收回目光,把刚才的疑问写在笔记本上,想着等下再问。
答疑环节结束后,张教授宣布开始自由组队,“每个团队3-5人,至少包含1名计算机系和1名金融系学生,下周五之前把组队名单报给系里。”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起来,大家纷纷找熟悉的同学组队。
林溪拉着温阮,“阮阮,我们一起组队吧!
再找两个计算机系的同学就行!”
温阮点头,正想跟林溪一起去找人,就看到一个身影走到她们面前——是陆时衍。
他手里还拿着笔记本电脑,目光落在温阮身上,“温阮,要不要跟我组队?”
林溪眼睛一下子亮了,拉着温阮的胳膊小声说:“是陆时衍!
阮阮快答应啊!”
温阮抬头看向陆时衍,他的眼神很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可她总觉得,他的邀请不是偶然。
她想起开学典礼上的钢笔,想起数学竞赛的交集,心里的疑惑和好奇交织在一起,最终点了点头:“好。”
陆时衍的嘴角似乎弯了一下,幅度很小,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那我们现在可以简单聊一下分工,旁边的咖啡馆有空位。”
林溪连忙摆手,“你们去吧!
我再找两个同学,等下跟你们汇合!”
说完还朝温阮挤了挤眼睛。
温阮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跟着陆时衍走出教室。
走廊上的人很多,陆时衍走在她旁边,刻意放慢了脚步,偶尔帮她挡开拥挤的人群。
两人一路没说话,首到走到教学楼楼下的咖啡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服务员过来点单,陆时衍先问温阮:“喝什么?”
“热美式,不加糖不加奶,谢谢。”
温阮报出自己常喝的口味。
陆时衍点点头,对服务员说:“一杯热美式,一杯冰拿铁,再加一块提拉米苏。”
温阮有些惊讶地看向他,“你怎么知道我……”她想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提拉米苏”,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好像没跟他说过这件事。
陆时衍搅拌着刚端上来的冰拿铁,抬眼看她,眼神里带着点笑意:“上次开学典礼,我看到你书包侧袋里放着一家甜品店的会员卡,那家店的提拉米苏很有名。”
温阮愣住了,她确实有那家甜品店的会员卡,平时偶尔会买一块提拉米苏当下午茶,可她没想到,陆时衍会注意到这么小的细节。
心里突然泛起一丝暖意,原来他不是看起来那么冷淡,只是习惯把注意力放在细节里。
“谢谢。”
温阮拿起叉子,轻轻尝了一口提拉米苏,甜而不腻,口感正好。
“我们聊一下项目分工吧。”
陆时衍把笔记本电脑推到她面前,屏幕上是刚才在宣讲会上画的框架图,“我负责技术架构和后端开发,你负责用户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模型,怎么样?”
温阮看着屏幕上清晰的框架,点头赞同:“没问题。
我可以先做一份用户调研问卷,收集学生的需求优先级,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下周给你初稿。”
“好。”
陆时衍点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调出一个文档,“这是我整理的技术栈,你可以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
温阮凑近屏幕,认真看了起来。
文档里写得很详细,从前端的Vue到后端的SpringBoot,还有数据库的选择,甚至标注了每个模块的开发周期,看得出来他很用心。
她抬起头,正好对上陆时衍的目光,他的眼神很专注,带着对项目的认真,也藏着一点她看不懂的温柔。
“对了,”温阮想起开学典礼上的疑问,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上次数学竞赛,你说有事没去领奖,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陆时衍的手指顿了一下,目光暗了暗,然后轻声说:“我爷爷当时住院了,需要人照顾。”
他说得很简洁,没有多提细节,却让温阮瞬间明白了——他的家庭背景特殊,长辈的身体状况或许比领奖更重要。
“抱歉,提起你的伤心事了。”
温阮有些愧疚地说。
“没事。”
陆时衍摇头,拿起冰拿铁喝了一口,“都过去了。
对了,你当时的竞赛论文,我后来看过,关于‘数学模型在金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写得很好。”
温阮惊讶地抬起头:“你怎么会看到我的论文?”
“竞赛组委会会把优秀论文汇编成册,我偶然看到的。”
陆时衍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当时就觉得,写这篇论文的人,逻辑很清晰,想法也很独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
温阮的心跳突然加速,脸颊发烫,连忙低下头,假装看笔记本电脑,“谢谢你的夸奖。”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项目细节,眼看天色渐暗,温阮起身准备回宿舍:“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吧,问卷初稿做好了我发给你。”
“好。”
陆时衍也站起身,“我送你回去。”
“不用麻烦了,我自己可以。”
温阮连忙拒绝。
“不麻烦,顺路。”
陆时衍拿起背包,率先走在前面,语气不容拒绝。
温阮只好跟上他的脚步,两人沿着未名湖往宿舍方向走。
傍晚的未名湖很美,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博雅塔的影子倒映在水里,随着波纹轻轻晃动。
路上的学生很少,只有偶尔路过的情侣在低声说话,气氛安静又温柔。
走到宿舍楼下,温阮停下脚步:“就到这里吧,谢谢你送我回来。”
“嗯。”
陆时衍点头,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东西递给她,“这个给你。”
温阮接过来,发现是一枚银色的徽章,上面刻着“全国数学竞赛金牌”的字样,还有年份——正是她参加竞赛的那一年。
“这是……”温阮惊讶地看着徽章,抬头看向陆时衍。
“当时没去领奖,组委会后来把徽章寄给我了。”
陆时衍的目光落在徽章上,轻声说,“看到你,就想起这件事,或许,这枚徽章应该跟你放在一起。”
温阮握着徽章,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里却暖暖的。
她抬头想对陆时衍说谢谢,却看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锁骨链上,眼神里带着一点疑惑。
“这是我妈妈送我的开学礼物。”
温阮下意识地摸了摸锁骨链,“背面刻着我的名字。”
陆时衍的目光亮了亮,然后轻声说:“时间不早了,你上去吧。
问卷有问题随时找我。”
“好,谢谢你的徽章。”
温阮把徽章小心地放进背包里,转身走进宿舍楼。
她走到二楼的走廊,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陆时衍还站在楼下,目光望着她的方向。
看到她回头,他挥了挥手,然后转身离开。
温阮回到宿舍,把徽章拿出来,放在书桌上。
徽章上的“金牌”字样在灯光下闪着光,她想起陆时衍刚才的眼神,想起他送自己回来的路上,偶尔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是不是早就注意到自己了?
这时,手机响了,是陆时衍发来的消息:“问卷模板我发你邮箱了,有参考价值,你可以看看。”
温阮点开邮箱,果然看到一封未读邮件,附件里是一个详细的问卷模板,甚至标注了每个问题的设计逻辑。
她看着屏幕,嘴角忍不住弯了起来,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回复:“收到,谢谢,辛苦你了。”
很快,陆时衍回复了:“不辛苦,跟你合作,很期待。”
看着这行字,温阮的心跳又开始加速。
她抬头看向书桌上的徽章,又摸了摸锁骨链,心里的疑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期待——她开始好奇,和陆时衍一起做项目,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之间,还会有多少没说透的故事?
而此时的男生宿舍里,陆时衍坐在书桌前,看着手机里温阮的回复,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里面放着另一枚一模一样的竞赛徽章,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三年前数学竞赛的颁奖现场,温阮站在领奖台上,笑得眉眼弯弯,手里拿着金牌,阳光落在她的身上,耀眼得让人移不开眼。
“温阮,”陆时衍轻声自语,指尖摩挲着照片,“这次,我不会再错过了。”
他早就知道她会来北大,早就计划好要和她组队,甚至连宣讲会的座位、咖啡馆的提拉米苏,都是他精心安排的。
而那枚徽章,只是他靠近她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